一场双向奔赴
让爱流动不息
生命·遇见
今年已94岁高龄的捐友戴坚白,是原六合高级中学的校长。2017年,戴老申请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。
那一年,已87岁高龄的他,主动找到学校,表示以后每年要从他退休金中拿出4万元来帮助8名品学兼优、经济困难的寒门学子完成高中学业。
7年资助40多名学子,
爱心改变命运
一晃7年过去了,戴老资助的40多个孩子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,同时改变了命运。
周成家住南京市六合区,现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。周成上高中时,是他家庭经济最窘迫的时候:爷爷罹患老年痴呆症,奶奶一级残疾,全家人靠父亲开车维持生计。屋漏偏逢连夜雨,谁知父亲意外腰椎受伤,手术后干不了重体力活,唯一的顶梁柱已经撑不住,一家人的生活包括周成的学习陷入困境。
戴老了解到其家庭境况后,当即决定每年资助周成5000元,直到他考上大学。正是有了戴老的资助,品学兼优的周成才能继续学业,心无旁骛冲击梦想。他不负众望,顺利考上心仪的大学。到了大学,周成继续刻苦学习,心中总惦记戴爷爷的嘱托。在拿到国家奖学金后,周成第一时间买了一副乒乓球拍送给戴爷爷。
王禄现就读于河海大学,谈起戴爷爷,他的思绪就被拉回到见面的那一次:“第一次见戴爷爷是在夏天,他穿着一件灰色条纹旧T恤,脚蹬一双旧凉鞋,穿着很朴素。”王禄来自农村,母亲患糖尿病,常年靠打胰岛素维持;父亲也不幸出了车祸,一家人的经济窘迫可想而知。戴老心疼王禄,赶紧宽慰他,不要担心钱的事,他会想办法解决。
王禄没想到这位看起来普通又节俭的耄耋老人却资助他整整3年,直到他考上河海大学。曾经被照亮,也想成为光。王禄说,将来他一定要像戴爷爷一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。
耄耋老人生活极简,
精神丰盈
上个世纪30年代初,戴老出生在金坛农村,父亲早逝,靠母亲种地拉扯他们几个孩子长大。因家境贫寒,年少时,戴老曾被迫辍学在家放了一年牛。虽辍学在家,但他坚持学习,凭借不懈的努力考上了大学。
工作成家后,戴老和爱人一直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,一家人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就住在学校的教工宿舍,直到2000年房改后才搬进教工大楼。他不抽烟、不喝酒、为人低调、不讲究吃穿,一张餐巾纸都要撕成两半用。女儿想带他逛街买几件好衣服,儿子想让他去疗养中心住,都被他一一拒绝了。
抠门、节俭的戴老,在资助学生这件事上又极为慷慨。他深知学习对改变农家孩子命运的重要性。“钱要用在刀刃上,我是寒门学子出身,我想尽己所能帮助面临困境的孩子们。”当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,戴老考虑的不是安享晚年不问它事,而是选择换一种方式回馈社会和国家。“我只是一个普通人,是国家培养了我,现在我有能力,就应该回报国家。”2017年,戴老申请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。
一场双向奔赴,
让爱流动不息
王禄、周成……这一串的名字戴老都熟稔于心。让戴老感到欣慰的是,那些他资助的学生们,一个个都很努力,都很争气,全部都考上了大学,其中不乏南大、南航等名校。孩子们给戴老写信时,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对戴爷爷真诚的谢意,孩子们总想着做些什么来回报戴爷爷。
周成买了乒乓球拍,王禄心中许下将来做善事的诺言……孩子们感恩于心,这是对戴老最大的安慰。他总是告诉孩子们,不用想着怎么报答我,你们要考虑如何把爱的力量不断传递给更需要的人。
已94岁的戴老有许多爱好,比如养花养草,比如写写字、打打乒乓球。他调侃说:“兴趣爱好都不花钱,但能养心境和身体;资助孩子们花钱,但能养精神和为国家培养人才。”
大道至简。戴老把一切不属于生命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,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,生活简单,但精神丰盈充实。简和丰之间,是生命的真谛和爱的力量。这份爱,充盈的不仅仅只是戴老的精神,更是孩子们的未来——因为有了这份爱,他们的人生旷野将变得丰富和多彩。当爱心流动起来,美好和温暖悄然而至。